3月19日傍晚,一份从广东寄出的快递送达位于蒋王街道的汇禾数创江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打开发现,里面包裹的是12套筷子。相较于传统家庭用筷,这些筷子更长些,且每套筷子都制作精良,各具特色。一双筷子的顶部是文昌阁的造型,一双筷子上印有扬剧脸谱……浓浓的扬州味儿凝聚在一双双筷子上。
“去年我们参加公筷设计获奖,这是设计稿刚刚做成的样品。”汇禾数创总经理卞爱华说,2019年6月6日,扬州向全球征集公筷设计。在参赛的1075件作品中,汇禾数创设计的参赛作品“非遗公筷”脱颖而出,斩获唯一的特等奖。“为了设计好公筷,我们邀请复旦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参与设计,前后耗时两个月。”
“参与这组公筷设计时,我和其他几位高校老师不约而同提出,向悠久的扬州历史要资源,向扬州文化找灵感。一双‘非遗公筷’就是一张全新的扬州名片,‘非遗公筷’拿在手上,就知道这是属于扬州的。”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常再盛是这组“非遗公筷”的设计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去年,扬州喜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美食配上公筷,相得益彰。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为美食爱好者的健康拉起一张“防护网”。“‘非遗公筷’现为12套,这是一组开放性的设计,未来还将有更多属于扬州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设计获奖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让“非遗公筷”影响人们多年不变的餐桌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筷革命”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一场危机成为了公筷推广的契机。改变人们多年不变的餐桌习惯,要从细节处着手。卞爱华告诉记者,相较于普通的筷子,“非遗公筷”长度达27.5厘米,这是经过反复试验得来的。食客在抓取时,这个长度的舒适度佳,也能与个人专筷形成区隔。“此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有些人吃饭时,拿着公筷,一时不注意容易就当做个人专筷使用了,长度有区别,会形成提醒。”
“除了‘世界美食之都’,扬州还是着名的旅游城市。‘非遗公筷’量产后,我们将向旅游景点推送。其中的几组筷子采用红木制作,加上餐勺,配以精美的包装盒,就是一份有扬州属性的礼品。”卞爱华说,推广公筷的同时,也在推介扬州。“获奖后,便有商家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预定了5万套。这套筷子里,有采用红木制作的,可以作为礼品,也有树脂制作的,制作成本低廉,可以适用。”
卞爱华介绍,餐饮是高频消费,一双公筷不仅仅为健康把关,还能成为广告商投放广告的载体。目前,汇禾数创跟一些商家沟通,都觉得这能形成“双赢”局面。需要投放广告的商家制作公筷,免费赠与酒店。顾客在用餐时,拿起公筷就能看到筷身印制的广告。
“为了加大公筷研究和推广,我们正在筹备成立扬州市公筷传统文化研究有限公司,力求更深入地推广公筷,搭建与高校合作平台,研究公筷,扩大公筷文化影响力。”卞爱华说,他们正在计划策划公筷节系列活动,以及扬州公筷雕塑、公筷节的文化走廊及筷子博物馆等,进一步让公筷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筷子有新意、有美感,老百姓愿意使用,愿意勤换。